【西农往事】遇见院友王金才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31 浏览次数:

近日,我从西农校友群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王金才,但不确定,他是否是我一直想找的院友王金才。后来询问了群主,得知他就是动医毕业的王金才,我们取得了联系,都很高兴。

之所以一直想了解王金才的发展情况,是因为1988年到1992年他在西农动医上本科时,因为家里太穷,无法提供任何生活费。为了解决生活费的问题,他找了一个给学校东南区最大的台阶教室打扫卫生的活儿。之后每次大会或讲座结束后,别的同学都去吃饭或回宿舍休息了,只有他还留在教室打扫卫生,挣点微薄收入补贴生活费。同时,他还主动找到日语老师王树江希望能从事助理的工作。

每年临近寒暑假结束,金才从东北老家返校前,是他最难熬的日子,他和家人总为筹措一学期的生活费而发愁。于是,他和家里人将家里种的人参挖出来(在东北产量高,但滞销,也卖不了多少钱),带到学校分拣、包装后在校园里卖,以补贴他的生活费。他的日语好,本科期间还帮我翻译了几篇日文专业资料(我学英语,但日本山羊胚胎工程做得很好)。毕业后我们失去了联系,但我一直想知道,这个当年的“穷孩子”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总希望他和他的家庭能够逐渐好起来。后来,我看到内蒙的王金才大米成了品牌,我和爱英议论,这位王金才莫不是咱们92届的王金才?因为院友王金才克服困难、寻找突破的灵活性深深地刻在我俩的脑海里。

幸运的是,我们在8月4日终于通过强大的校友群联系上了,得知他现在在广州发展。说来也巧,我8月24日至26日刚好在华南理工大学有个会议要参加,我决定去见见这位33年未曾见面的院友。

他现任广东粤膳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动保事业部总经理,还曾经是崔中林老师的硕士生,毕业后在广东佛山畜牧兽专科学校工作。但由于他听不懂也说不了广东话,适应不了选择辞职。后来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在广州扎下了根,事业有成。

成功不忘反哺母校,他曾为我校水产科学设立过奖学金,激励和培养了一批水产养殖学的优秀学子。

8月24日下午,他们夫妇俩开车从广州大学城将我接到设在佛山的公司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事的膳食营养科技工作与当前国家大健康战略高度契合,是一项利国利民、前景广阔、很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在一起聊了很多,晚饭后他们夫妇又驱车一个多小时送我回大学城宾馆。从王金才夫妇(王金才爱人是西农食品系毕业)身上看到了西农“诚朴勇毅”的校训烙印和“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精神传承。

希望母院所有在读的学子们奋发努力、练好内功,像优秀校友们那样成为深受同事喜爱、为社会奉献才华的佼佼者!为母校争光,为恩师们争气!

同时,也衷心祝愿老师们健康、平安、喜乐!


段恩奎

2025年8月30日于北京

image_17566000845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