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观黄河之治 悟青春使命

作者:王志凯 齐步凡/文 张俊发/图 来源:动物医学院 发布日期:2024-09-05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近日,动医学院精心组建5支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山东东营、河南郑州、陕西延安等地开展学习生态保护、实地调研、志愿宣讲等活动,为“黄河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青年智慧。  

jpg

实践团成员于黄河入海口前合影

探寻黄河之畔,取治理之经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实践团先后赴垦利黄河河务局、法治教育基地,实地座谈观摩学习了河务局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法治文化主题园建设等情况。垦利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等为实践团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黄河防凌防汛、工程建设与管理、水政执法普法等工作开展情况,同学们深刻了解到“三个全覆盖”、智巡APP等科技信息化“治河”手段。随后,青年实践团在临黄堤边,听历史,看变迁,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文化发展历史和黄河流域历史演变趋势,深刻感悟到早年间黄河治理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匠人们“天工开河”的决心和振奋人心、团结一致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尽展青春朝气锐气。

实践团成员与垦利河务局交流座谈.jpg

实践团成员与垦利河务局交流座谈

河务局合影.jpg

实践团成员于河务局前进行合影

弘扬黄河文化,护民族之魂魄。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践团先后赴山东东营市黄河文化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鸟类科普园等地,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红色革命历史。在文化馆中,一件件老物件、一场场战役,直击心灵,队员们了解到黄河流域文化的历史背景,学习到革命前辈坚韧不屈的精神意志、中华民族横贯古今的长远智慧与经久不衰的红色革命精神。在鸟类博物馆中,队员们了解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创新方法,不仅恢复了湿地的自然风貌,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种以生态保护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让学生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美好前景。8月10日至8月15日,队员们回到家乡,在潍坊、泰安等8个地级市,面向老人、青少年等共计100余人开展黄河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弘扬黄河文化、讲述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踏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开展有关黄河文化的宣讲宣传活动,向人们展现真实、立体、发展的黄河流域,力求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知黄河、爱黄河、护黄河,为中国式现代化把握时代、塑造时代和引领时代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实践团于黄河文化馆实践.jpg

实践团于黄河文化馆实践

鸟类博物馆合照.jpg

实践团成员于鸟类博物馆合照

保护黄河安澜,守生态之根本。

实践团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主题,走访十村、十八户村及双河镇村等沿黄流域46个村落,针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系治理问题以及村民生活情况进行调研。杨庙社区是东营市为改善原黄河南展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实施搬迁改造新型社区,昔日黄河滩区“穷窝窝”,如今通过推动治理、服务、产业等融合发展,逐步蹚出了一条沿黄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子,群众的口袋更鼓了,笑容更甜了。“自从搬到了这个新社区,我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看到这些年来黄河滩区治理的越来越好,我们打心底里高兴”“现在的生态环境是以前不能比的,现在树多了、鸟儿也多了,我觉得很幸福” ……队员们与社区居民进行亲切交谈,从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中,感受到通过“智能水网调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不仅有效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淡水补给和水文连通的问题,还促进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队员齐步凡谈道:通过这次实践,我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未来将会持续关注并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共创美好生态贡献力量。”

采访十村农户.jpg

实践团成员采访十村农户

今后,动医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